好孩子与坏孩子

本帖最后由 amiens 于 2012-2-3 10:33 编辑

(以下文字,纯粹代表个人爱好,欢迎拍砖,谢绝judge,握拳~)

我不喜欢一部道德被安放得恰到好处的作品。

我绝不是指《白雪公主》式的善恶有报,《好人一生平安》式的高大全,编剧们才不会这么傻。

这不是恰到好处。当道德一旦被置于完全决定结果的高度,就虚假得不堪一击。现在的编剧不会把道德连同结果一起推到极端——不再有极端的善或是恶,不再有绝对的快乐生活或是死有余辜——而是在一个相对平稳的高度不露痕迹的展开。

所以你瞧,在珍珠港里,女主角是一定要和本阿弗莱克在一起的,他是原配,他是英雄;而乔什哈奈特呢,他是第三者——如果你写好友就此反目成仇,展开决斗,最后忠贞战胜偷情,那就太假了,所以最后乔什留下一个骨肉,然后用舍身救友的方式,完成自我救赎的同时圆满解决了三角恋的难题。

再比如我们的《梅兰芳》,孟小冬是绝对要退出这场梅兰芳争夺战的,但是绝对不能像某些历史描写的那样因为个性不合,而是——她和原配在感人肺腑的交流中,通情达理的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所以我不喜欢梅兰芳,我喜欢霸王别姬。
所以我不喜欢罗马假日,我喜欢乱世佳人。

皆因我排斥编导在影片中的道德暗示——这是对的,所以这样,必须这样。我不喜欢被精心包装之后贩卖给我的道德观。

我喜欢看和我一样的小人物,或是虽然地位很煊赫但本质上和我差不了多少的大人物,在面对选择的时候,那些纠结和挣扎的本能反应,掺杂了无数的权衡之后的近乎崩溃的脆弱——我相信每个人一生中都有很多这样的时刻——然后发出对命运的追问,是的,从来处来,往去处去,茫茫宇宙中蝼蚁一般的生命所发出的追问,不是哲学家式的主动探索,而是单纯的对救赎的渴求。

就像看United 93时剧烈晃动的镜头后我剧烈的心跳和祈祷的冲动,就像《廊桥遗梦》中随着弗朗西斯科一起落下的我的泪水。路德说,人不需要苦修的禁欲主义来超越世俗道德,而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担当,完成生命意志的执着。

所以说到同影,虽然有太多太多的好片子,远一点有费城,近的有米尔克,新近的天佑鲍比把我看得泪眼婆娑——我仍然最喜欢断背山。

那是怎么样的一份爱情啊,它含着赤裸裸的肉欲,它毁了两个家庭,它伤害了那么多无辜的人,它的美好在惨痛的现实面前那么虚无而诡异——但那依然是值得被祝福的。它的美丽和荒诞,它的纯粹和残忍,李安一一打开给人看,真实得近乎残酷。我只想说,如果在明白了它带来的伤痛之后,你仍能接受这样一份感情,那你真的能理解universal love的意义,你能包容这世上所有的感情。

回到两版的QaF。
我偏好英版,原先我以为是对其中爱情的自我认同,直到有一天,看到有网友在论坛上对stuart大叫: what a bloody bastard!

突然一下子明白了,我喜欢英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the old poof Russel T Davis,他只是在与我们分享一个故事。没有好与坏,对与错的judgmental, 我的脉搏随着stuart一起跳动,在他身上我感受着生命的不息流动,和被生生压抑下去的,我潜意识里的作为一个坏孩子的自己。

RD用一个真正的bastard做主角,这个bastard,任何对社会和英国人民有益的事情他统统没干过,他shag遍了曼彻斯特所有的同志之后,又去为害美利坚人民,纵火并耍无赖,拐骗nathan送信,在朋友的葬礼上评论死者是个terrible shag,表白之前先把对方贬得一文不值,老了依然不肯从良,非法携带枪支在加油站威胁路人。

而brian同学,他是bastard,更是superhero,就像一个魔鬼因为天使所爱而生长出洁白的羽翼.....我始终认为这是一种取巧,这种方式营造出的戏剧冲突,我得不到那种不得不停下来思索的震慑。

我希望编导不要自作聪明,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必须被赋予教育意义和引导目的,请与我们分享你的故事和你不得解的思索,无所谓它属于好孩子还是坏孩子。

我不喜欢道德被安放得恰到好处的作品,无论它穿着怎样叛逆的外衣。
1

评分人数

RD用一个真正的bastard做主角,这个bastard,任何对社会和英国人民有益的事情他统统没干过,他shag遍了曼彻斯特所有的同志之后,又去为害美利坚人民,纵火并耍无赖,拐骗nathan送信,在朋友的葬礼上评论死者是个terrible shag,表白之前先把对方贬得一文不值,老了依然不肯从良,非法携带枪支在加油站威胁路人。
-----------
这段写S的太可爱了。。。。
amiens 同学的每篇文都写得好棒~
关于S的部分全部同意,关于B大,说一点自己的看法。同意LZ的,他在剧中那些见义勇为身残志坚的部分的确比较脱离人物性格,最后两集看着骄傲的B大要被变成居家男人那么憔悴的样子看得我很心疼。要把塑造B大塑造成超人,有条件要做超人,没有条件硬造条件也要把他变成超人,这还不够,我们的超人要当平民超人,要树立正面典型,要懂得改正,要结婚过日子。。。。。不是说人就不能转变,但是美版给出的转变线索和转变的结果对我来说实在没有什么说服力。知道可能被PIA,但我还是比较感激最后编剧没有给出一个BJ大婚,然后过着幸福小日子的结局。我宁愿B就是这样永远青春永远不羁的B,而不要他自我牺牲似的小心翼翼守着一份爱情,可以做一切事变成一切人,却唯独不能做自己。
不过话又说回来,剧中那些B大一边做坏孩子一边有意无意显示出一点点善良一点点温柔的时刻,却是我最喜欢的。比如面对昏迷的Ted他发着WHY ME的牢骚眼神却满是忧伤,比如他大闹了Jake的葬礼,远远掷出那个保龄球转身搂着M轻轻抽泣。(我果然最爱美版第一季。咔咔咔)总觉得,正如怎样的好孩子也许心里都住着一个坏孩子,怎样的坏孩子,心里也都藏着一个好孩子吧。其实就让他做个心里有好孩子的坏孩子有什么不好。。。何必一定要把他变成编剧心中的好孩子。。。。
1

评分人数

TOP

寓教于乐,美国同志不比咱中国宣传部门费的心少啊.

TOP

LZ写的精彩,支持

TOP

S真的太得我心了 到那里去找这样一个bloody bastard啊~~
其实之所以厌恶美版不是因为B的放荡表面下有脆弱善良的一面,厌恶的是编剧一再强调他的改变、他因J改变(简直bullshit),而我觉得B本身就是懂得爱与责任的,不用别人来教他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更不用装作一切向善(再over一点就是伪善了==)都是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爱情。

TOP

LZ寫得很好 很有自己的想法

TOP

我喜欢编导不要自作聪明,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必须被赋予教育意义和引导目的,请与我们分享你的故事和你不得解的思索,无所谓它属于好孩子还是坏孩子。
----------------
LZ说得太好了!!我爱的是真实,不是被强灌输的什么道德
我也热爱着S,N这些坏孩子,因为他们坏的真实,而这种真实又让他们变得可爱起来
不喜欢被自作聪明的编剧洗脑,被暗示,被“崇高”的我第一眼看到UK 版的人物时就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I Love You Phillip Morris》

TOP

这篇文稍稍缓解了我看完UK版,为VINCE不平的心情。。。。

TOP

就目前能看到的美国电影和电视,不管多血腥,多恐怖,多狗血,多变态但都能体现出美国的主旋律“家庭观念”。为此特别请教了一位留学美国多年的朋友,他说这和就和中国的主旋律“和谐”一样!
所以US版再怎么BRIAN都要有宣扬主旋律的部分!

TOP

回复 9# 笑谈中


没错,美国就是太讲究politically correct了,这点比中国更甚。

TOP

lz写的太好了
“家庭观念”“英雄主义”就是美国影视作品的主旋律,刚刚接触的时候很惊喜,觉得比之中国的影视作品自由、开放。。。看久了就发现,千篇一律,不过是贩卖的东西不同罢了。。。

我希望编导不要自作聪明,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必须被赋予教育意义和引导目的,请与我们分享你的故事和你不得解的思索,无所谓它属于好孩子还是坏孩子。

强排这一句!!!

TOP

  • 三国群英传私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