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8956
- 帖子
- 4189
- 主题
- 2265
- 精华
- 12
- 积分
- 317
- 零花钱
- 9901 元
- 阅读权限
- 255
- 在线时间
- 5159 小时
|
55年:道歉不是平反
道歉不是平反
因为同性恋性行为,在“二战”中贡献巨大的英国密码专家艾伦·图林被判严重猥亵罪,接受“化学阉割”,也就是注射女性荷尔蒙,令其性欲消减。图林不堪其辱,愤然自尽。这是55年前的往事。最近,英国首相戈登·布朗代表政府,向图林道歉。
布朗说,尽管适用当时法律,而且时光无法倒流,但是图林所遭受的对待太不公平,极不人道,非常恐怖,所以政府深表歉意。
布朗并没有掩饰道歉的动因,是迫于民众请愿活动的压力。艾伦·图林的同行、计算机软件专家约翰·格拉汉姆-奎明发起的在线请愿,签名支持者超过三万。
对于政府的“隆恩”,图林家人及同性恋权利组织并没有感激涕零,而是表示欢迎。同性恋权利组织代表彼得·撒切尔同时强调,十多万受同性恋法律惩罚的英国公民也应得到政府的道歉,不能因为图林是名人而向他一个人道歉。
这是一个政府与民间互动、寻找历史正义的例子。但是,当消息传到中国的时候,不少媒体把它改写为“英国政府为图林平反”。这些媒体显然并不认为自己作了改写,而是顺理成章的翻译。
这让我想起来,早年读过瑞士汉学家胜雅律一本谈谋略的书,其中说到中西方思维的差异,举过一个例子。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人援助叙利亚,先拿出一笔小钱,叙利亚拒绝了;后来又提供一笔大钱,叙利亚接受了。在西方人眼里,叙利亚的拒与迎,是独立的两个事件,各有原因。但是中国人毫不迟疑地认为,这是一种谋略。《人民日报》的标题中就说:“叙利亚欲擒故纵。”
同样地,在一些中国媒体看来,对于个体所遭遇的历史不公,政府平反比道歉更像那么回事儿。在线签名请愿,也幻化为中国叙述中的击鼓鸣冤。
事实上,道歉不是平反,两者至少有这样三个方面的差异——
第一,道歉与被道歉的两个主体之间是平等的民事关系,而平反是上下级的权力关系。“向你道歉”是说出自己的内疚,请求你的原谅,你可以表示欢迎,也可以拒绝接受。“为你平反”隐含着施恩与受惠的意思,所以被平反者往往感恩戴德。
第二,道歉重在检讨自己的错误,而平反重在恢复别人的名誉。其实,一个人的名誉如何,未必需要政府来确认。无论布朗道歉与否,图林在计算机方面的成就,以及他在二战期间的功劳,都是无法抹杀的。平反不仅仅是为了名誉,还因为政府掌控着跟名誉有关的各种利益,比如家属待遇等。
第三,平反回溯过去,而道歉指向未来。既然图林的名誉不是政府说了算,那么为什么要布朗道歉呢?这是因为政府需要检讨自己的错误,确认对待公民的正确方式,知道以后该如何作为。平反并不明确担当这样的承诺。政府始终在审查你的行为,不同的是昨天认为你有罪,今天认为你无罪。明天呢?那也要看你的表现了。
中国平反的历史很久远,从汉代开始就有文字记载了。但是道歉还是一个新事物,没有养成习惯。一声“对不起”,变得分外沉重,乃至潜意识里想要回避,把别人的道歉,也当作自己的平反了。
(作者为媒体人)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347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