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北京同志中心十年:沉默到发声

北京同志中心十年:沉默到发声 需要政治出柜
2018-04-20 20:16:36

中国社交平台微博日前对该平台上涉及同性恋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清理,引发议论。中共党媒《人民日报》随后回应并对清查行动进行解释,称同性恋绝非一种精神疾病,然而也不应该在网上被利用来博眼球、哗众取宠。之后,微博方面发表声明,称此次清理不再针对同性恋。针对相关议题,多维新闻专访了北京同志中心的工作人员小铁,小铁表示对这次网络清理事件、近年来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简称LGBT)的生存状况,以及这一群体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本访谈共分三个部分,以下为第一部分。

多维:北京同志中心成立到现在正好10年了,当时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成立的呢?那时的氛围和现在多多少少是不一样的。如果女权运动无法去政治化,同志议题能独善其身吗?
小铁:对,挺不一样的。我们社群里有一个前辈,他今年快50岁了,他说在1995年至2008年那段时间,互联网也没有很普及,所以在社群里找到彼此非常难。男同性恋他们可能去一些所谓的渔场,一部电影叫做《东宫西宫》其实就是在天安门旁边的两个公共厕所。渔场一般比如像北京有东单公园,大家在那边假装看风景或者拿一本书,其实就是在找人。 北京同志中心机构是在2008年成立的,那时在北京没有一个对LGBT群体友善的空间,可能只有酒吧或者刚才讲的渔场,所以那个时候,就有五家同志机构专门做一些同志的活动。我们没有注册成所谓真正民政注册非政府组织(NGO),因为目前在中国的话,LGBT机构想要注册民政的话还是蛮难的,可能有些机构用艾滋,有极少的机构可能用社工,在北京的话还是蛮难的。 为什么这个议题会敏感?中国政府对LGBT和女权的问题他们会觉得这是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所以这个特别有趣,因为在60年代的时候,其实女权在美国政府的眼里他们也觉得一些女权主义者是受到了社会主义的渗透,所以特别有意思,他们的想象力特别丰富。 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召开了以后,中国的NGO就开始发展了,在以前中国人民的心中是没有NGO这样一个词汇的,世博会开了以后中国就有了很多民间组织,比如说像红枫这种妇女组织环保机构。 其实中国政府对NGO的态度没有说特别的支持,因为他对这样的比较警惕,尤其是前几年发生的颜色革命让中国政府很警惕。他们还会专门的跟俄罗斯学习怎么样管理公民社会,因为他们都会担心西方这种方式去渗透。再加上LGBT的议题在中国主流的基金会他们是不怎么支持的,因为他们还没有意识到LGBT的议题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公益议题。 在很多国家LGBT议题都非常受关注,中国还是在性这个议题上比较保守。所以以前的时候大部分的机构可能都是拿国外基金会的钱,比如说福特,前两年中国陆续出台了境外组织管理法和慈善法,那些东西对LGBT社群的生存环境都有很大的影响。

多维:按照你的意思,现在的环境跟10年前相比,LGBT政治层面上的氛围轻松了一些?还是更加艰难了?你认为LGBT群体会“政治出柜”,公开、勇敢地谈政治吗?
小铁:从政府管制的层面当然是差了,但是如果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毕竟我们工作从90年代做到现在有20年的积累,其实也已经渡过了所谓萌芽的阶段。现在不管是说组织化程度还是说跨界的合作,比以前都丰富很多了,包括跟国际的接轨。 从北京同志中心机构的角度来讲,2010年开始做心理健康服务,可能之前走了一些弯路。但是现在我们基本上和策略跟心理行业的专家合作,战略合作的伙伴是耶鲁大学,以及北师大的心理中心。我们希望通过开展培训,通过要编一些比较有多元性别的这种心理咨询的教科书,来影响来改变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对多元社群的理解。 为什么是多元?一开始的时候有LGBT,到后来我们发现比如说女性、残障这些都属于多元的群体,其实大家都会有相同的问题,因为当这个社会认为比如说肢体健全的人,认为异性恋的人才是所谓正常的人,对于不在这个规范当中的人,他们肯定会有不理解的地方,从心理行业来讲,如果你都没有办法理解这个社群的话,根本就没有办法给他提供专业的服务,所以我们机构就跟专家合作。商业方面也和一些国际知名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就希望能够更多在企业里面宣传这种企业多元。 另外从教育机构领域,毫无疑问我们一直跟性教育的行业是非常紧密的,然后也跟很多大学的老师,甚至高中老师也有合作,包括媒体。六年前或者七年前,你看媒体的报道,其实没有那么多媒体报告LGBT的议题,而且很多议题感觉比较猎奇。你可以看近五年,媒体上已经有很多LGBT的议题了,而且可能以前都是比较关注男同性恋,现在近两年也有跨性别了,绝对不是媒体的朋友自己突然开窍了,肯定是因为社群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比如说彩虹媒体奖,他给很多媒体颁奖,或者我们经常会跟媒体的朋友主动的保持联络然后去沟通,甚至会游说媒体的朋友专门做一些特定的议题来帮助LGBT社群去发声。所以现在已经跳出了过去那种只是在自己社群的内部去做一些工作。

多维:过去十年里面你们机构有没有帮助一些同志群体解决过具体的问题?象征性的或者标志性的。
小铁:我举个例子,比如说2014年有一个男同性恋他在重庆的一个机构叫心语飘香,他在那儿接受了电击治疗,这个是中国第一个关于LGBT的案子,并且是胜诉的案子,当然这个案子是有律师的帮助,也有媒体的帮助。 2009年的时候,北京同志中心当时和其他的机构发起了一个前门婚礼,那是中国第一次公开的同性恋婚礼,当时就邀请了100多个国内外的媒体,现在在网上查,前门同性恋婚还可以查到。 但是为什么是里程碑的意义呢?在2009年事情以后,后面就形成了一种风潮,每年各地都会有人做这样的事情,然后其实这就是非常好的,为了争取我们能见度的倡导方式。还比如说我们以前也上过凤凰卫视专门讲同性恋是不是病,那个也是第一次。 因为扭转治疗一直都存在,其实不是病,2001年就说了,但扭转治疗一直存在,因为在很多的培训班和教科书里面还是会说这个是病,政策是好的,不一定落实下去就是好的,有很多咨询师他有自己的刻板印象。比如说我们也帮助跨性别的孩子,很多跨性别的孩子被父母弄到精神病院之类的,我们都会给他们提供法律援助。

多维:在这10年当中,整个同志这个群体有发生怎样的变化?比如说这个群体是不是有数值上的变化?比如在自己的心智程度上,或者说维护自身利益这样的程度上,是不是有所成长?包括外界对它的一个看法有怎么样的变化?
小铁:我觉得如果说这个数字有没有增长,因为我没有数据我没有办法说。但是我们看这个数据比如说以前大家用的是金赛数据,但是金赛数据并不准确,为什么?金赛的数据报告本来研究美国男性的性行为,所以他的数据只是他发现有3%至5%的人,他们在一生当中有过同性性行为,但是同性性行为不能等同于同性性倾向,这就有区别了。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有的男的可能他是异性恋,但他也可能会尝试同性行为,有的女性也是,她是异性的,她也可能会尝试同性性行为。 现在在英国和日本的数据说LGBT的人群在人口当中是10%,只是大家不会出柜罢了。我们2016年跟北京大学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合作的中国的基于性倾向和性别认同性别表达的歧视状况调查报告就显示,在中国只有5%的LGBT的人群是全部出柜的,比如说有的人可能选择跟朋友出柜或者跟同事出柜,他的同学出柜。但他可能不会跟家人或者跟同事,因为职场的出柜率很低,70%多的人都不愿意出柜。 的确现在因为青少年接受知识的渠道更多了,所以他们其实是更容易实现自我认同。你在一个没有全面综合性性教育,在中国全性教育,你没有这个东西的时候,对于大家而言你根本没有办法接触那些知识,所以你很难形成自我认同。  

多维:LGBT群体有没有更注重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呢?
小铁:我觉得现在跟以前比当时是用一些,但是这个权力意识还是还不够强烈,如果行动力方面,比如说像这次新浪事情,虽然的确有很多人都在微博上发声了,但是我觉得跟女权小伙伴的行动力比还是弱。

多维:但是女权的发展史要更长一点。
小铁:我觉得说的这种女权是具体指2010年以后女权主义行动派。但是在同志的领域里面的确像你说的,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所以我觉得大部分LGBT的朋友还是那种觉得我就过好自己生活就好了。

多维:这样子很难过好自己的生活,因为你会被外界所打扰。
小铁:但是权力意识这个东西真的是要培养的,很多人真的没有,因为像我们中心,有很多人来到这边他不一定说我要跟你一起创造改变,他的想法特别单纯,我要找一个对象。

之前在票圈看到一句话:“这种站出来,不是要你反抗什么,就只是向别人坦白最真实的你而已。这样的‘你’多起来了,才有机会让你感受到的‘自在’累积变成充盈在空气里的‘自由’。“

TOP

每个同志平和的做一小步,就是大家的一大步。。。。。。

TOP

  • 三国群英传私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