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非他命/Amphetamine》:为什么我就不是你的命

本帖最后由 空↑ 于 2010-11-9 20:34 编辑

其实写下下面的文字,已是观赏过《安》快2个星期了,之前一直没敢动笔,一方面是怕在没对电影有更深一步了解和思考的情况下妄下结论,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写出的东西能真正帮助更多朋友体会电影本身的寓意,所以接下来我将会从剧情剖析和电影评价两个方面做细致的阐述,如果你不喜欢长篇大论,尽可就此跳过或者抓住要点阅读。
   
    在开始之前想表达一个观点:“Kafka就是冠期”,曾经在吧里和其他朋友聊到这部电影的时候也谈到过这个观点,为什么呢?我想很简单——只要观赏过冠期诸多采访都会了解,Kafka的原型就是冠期,在电影中所经历的多数人物状态、心境都是冠期曾经或者现在正在经历的,再直接点:这部电影因冠期而发光!!这点对我最后想表达的想法很重要。
                                    
                                      剧   情   剖   析
   
    接下来就由我带你去深入这部独特,却并不讨好的电影:
   
    一般观赏过这部电影的朋友都会说:观赏不懂有些剧情,不理解某些桥段的设计,我想这样的感受很正常,因为作为一部非主流电影,他的非主流不仅仅在描述的题材,镜头的大胆、写实等方面,还包括很多电影手法的运用。当然一部电影无非是由人物、剧情、叙事结构、摄影、音乐、灯光、台词这些要素构成,我们来观赏观赏《安》的最特别之处。
   
    对于一部电影,什么最重要?个人觉得:人物——一部电影的基础,在电影的两大要素:人物和剧情中,剧情为人物服务,人物推动剧情合理发展,从而最终表达导演所想描述的观点。我们经常会观赏到这样的词汇:某某所塑造的经典荧幕形象,说的就是这个。对于一个导演一般都会通过人物行为模式、剧情设计,甚至剧情联动来完成人物塑造,这个过程涉及很多手段的综合运用,在分析《安》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位朋友的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他认为这部电影并没有用心的做好这一切,甚至导演本身并没有想要去塑造人物,只是想平静的诉说一个故事。在我反复观观赏电影以后,我并不完全认同这样的说法。
   
    在人物塑造方面,导演的确是一个很自我的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构建电影,而不会过多考虑观众如何更容易理解人物的内在心理活动,或者说他考虑了,衡量下来,他更需要让自己的电影特别。
  
   《安》和以往我们观赏到的很多电影都不同,总体而言他采用的是侧面的台词与对话的方式非常隐晦的去体现剧中诸多关键人物的深层次内心世界,这样的手法在没有其他技术手段的支持下直接导致很多观众在观赏电影后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
   
    比如:在电影快结束时为什么Kafka从天台上跳下被送往医院后,丹尼—曾那么爱他,可以陪他一起吸毒,一起做很多会付出生命的事,却在最关键的时候依然要走?!甚至留下的联络电话是Kafka的哥哥—一个毫无责任感的社会败类,这些仅仅是单纯的对Kafka吸毒的失望吗?
   
    比如:在Kafka吸毒后强迫澳洲回来的琳达发生了关系,丹尼回来发现后安慰琳达,又和琳达发生了关系,在我第一次观影时,和大家一样觉得这个情节设计非常突兀,想表达的观点不明确,因为换做常人,你会这样做吗?为了安慰琳达,把你真正爱的人丢在楼上,不理不顾,而且这个人还处在吸毒状态中,难道不担心发生其他什么事情吗?难道可以任由愤怒如此轻易的掩盖理智吗?导演真的只是单纯让电影极具争议性而设计这些情节吗?在反复观观赏电影后,我找到了答案。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丹尼出现在电影中除了和Kafaka一起外,绝大多数都是和同事出现的,对了,导演在这里就运用了小配角与主角的对话来塑造关键人物的性格、甚至推动剧情——与Kafka在一起表现的是他和Kafka的感情线,其他镜头则表现他的性格线和自我的价值取向,这就是我说的不太常见的手法。因为在观影时最受关注的肯定是主角,而透过与配角(还是小配角)的简单对话来完成主角的性格塑造是很少见的,观众往往会忽略这些重要的信息,无法把握主角真正的特征进而产生对剧情进程诸多的疑惑。
   
    我们首先来回顾下大多数人观赏完电影后对丹尼的评价:多金、帅气、事业有成、家世显赫、未受世俗观念影响深深爱着Kafka,愿意为爱的人付出一切,所以在梓轩吧,很多人会为丹尼报不平,当他从澳洲回来,等待他的将是一个怎么样的结局,很多人都不明白Kafka为什么拥有了这么完美的一个人,还要选择自杀。那就透过电影让我们从导演使用特殊手段深藏了的丹尼的性格中来寻找答案。
   
    有一幕剧情是丹尼成功在金融风暴中挽救了公司,丹尼在与老板的对话中相互调侃,非常的自信,对于老板的赞赏毫不在乎,导演表象上表达了丹尼在工作、事业上的成功,实则隐晦的道出丹尼性格当中的另一个层面:因为身世和能力的原因,丹尼对于男人最重要的东西——工作都可以毫不在乎,在丹尼的价值观念里:所有的东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想做什么,因为有能力,只要想就没有做不到,也可以更深入的理解为:丹尼观赏待世事和人的眼光高高在上,自身的优越让他永远不懂活在社会最地层的人对于残酷生活的挣扎,对于目标、梦想追求的艰辛和痛苦,更不会想去了解,因为在他的世界里,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该有的,这是丹尼在剧中隐藏的第一个至关重要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试着想象下这样性格的人和一个遭遇过心灵创伤,生活非常不如意的人在一起会是什么结果?这里其实是为后面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丹尼另一个最重要的性格特征:因为在他的世界里很少有失败这个词,当真正遇到超出自己能力及理解范围的事情会显得茫然失措,容易放弃。
   
    场景:“老板把丹尼带到了他的办公室向他宣布,这个办公室明天就是你的了,但丹尼魂不守舍,并未对这个好消息表现出常人的喜悦”,这里除了强调丹尼隐藏的这个性格外更起到了剧情推动的作用,因为那时候的丹尼在经历了与Kafka诸多事情后已经想逃脱,只是在犹豫,因为一方面是他对Kafka的感情,另一方面又是自己无法改变的Kafka的现状。
   
    场景:“丹尼把kafka从狱中救出来后,在蒸汽室里向Kafka承诺如果成功戒毒,就带他去南极,却在接下来梦见在南极被恶魔般的Kafka纠缠着。”
   
    场景:“当丹尼送走琳达后,回来的第一件事情是和Kafka一起吸毒”,这是为了爱,为了原谅而吸毒吗?我更觉得那是因为对于Kafka内心世界的不解而吸毒,因为丹尼始终不明白Kafka为什么如此眷恋吸毒,进而做出这样的事情,连自己的爱都拯救不了他,这已经超出了自己的理解范围,所以他想探究原因,只是他找错的对象。
   
    场景:“丹尼向Kafka提出自己要回澳洲,却并未交代回澳洲到底做什么”,其实这是试探,试探Kafka是否真正爱自己,一个对工作都毫不在乎的人有什么事情需要扔下自己爱的人去做呢,所以无所谓事情到底是什么,那只是丹尼内心最后的挣扎,那只是个借口。
   
    以上这些场景都在细致却隐晦的描述着丹尼的心理变化,所以有人会问,最后丹尼会回来吗?我想不会,因为当他把Kafka送进戒毒医院时就已经做了最后的选择,他觉得他改变不了Kafka,让Kafka爱上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悄悄离开,只是他从不知道Kafka一直深爱着自己,在他的感情价值判断里,那也许不叫爱,他无法感受,他最终也感受不了了。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他不回来是好的,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作为他这样的成功人士最终会选择遗忘这段感情,把Kafka当作记忆尘封起来,然后重新开始新的感情,就算偶然回想起来也只有对年少轻狂的嘘唏和人生旅行中一道短暂、美丽风景的追忆。
   
    说到这里,导演对于丹尼这个人物的塑造已不仅仅只是我刚才所说的台词手段,还采用了场景、细节描述等,但正是观众对第一个隐藏性格的模糊、忽视,进而忽略了丹尼的这个性格特征:一个非常自负的人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通常的举动,我想一定是逃避或者放弃。
   
    第三个性格:丹尼对爱的态度,也就是丹尼的爱情观念,这是本部电影想表达的最为中心的部分之一。这里,导演是运用和Kafka的台词对话来完成的,因为两位都是主角,这样的方式也容易造成观众更多的关注双方感情的对峙,而忽略双方的情感差异。
   
    有几个经典的场景和大家分享。
   
    场景:Kafka第一次坐上丹尼新买的跑车那两句对话
          Kafka::“见什么买什么,要哪个就哪个(这句很关键),有钱真是霸道”
          丹尼:“我的钱都是自己赚来的,钱这东西没什么大不了”
   
    这段只是表达丹尼对名利的不在乎,对待感情态度的单纯?!!我觉得还有更深的含义,我们试想下,如果我们自己被喜欢的人说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会怎么回答,我想我们通常会选择解释,而丹尼没有,他的回答表达了这样一个事实:丹尼在感情中是霸道的——我想要的东西就要拿到,不管多少钱,不管用什么方法,既然有缘相遇,该是怎样就是怎样,这也注定了丹尼和Kafka在感情上永远都不会平等,丹尼永远不会以Kafka的位置去思考、处理情感当中的问题。

    场景:在Kafka不能接受男男SEX,做了恶梦冲进浴室的这段
          丹尼:“我以为你爱我”,
          Kafka:“我,或者不是那种爱,我没爸爸,哥哥是废物”
          丹尼:“那又怎样”
          Kafka:“你怎么还不明白,其实你喜欢我什么,没钱没学识没品位没前途, 对你来说甚至
                  是无能”
          丹尼:“那是女生要的,我不在乎,我喜欢你好观赏能捱能玩能打,够直够阳刚够胆识陪我
                  做没人敢做的事情,还有不会去泡别的男生”
   
    这段观赏似好象是在描述两个相恋的人感情障碍的一次沟通,表达了kafka在感情上的犹豫和丹尼的坚持,但更为重要的是导演由此推出了两个人对于感情的定位和价值的不同:Kafka要的感情是内在的——内心的温暖,互助,是社会属性的,而丹尼是表面的——异性(对于他们两个是异性——!)交往最初的相互吸引,这也决定了Kafaka想要的感情丹尼永远给不了,两个人在感情需求上的差异决定了这段感情终究会是一场悲剧,这也就是为什么丹尼始终无法用自己的行动改变Kafka,Kafka吸毒是因为能带来内心短暂的安全,丹尼给了Kafaka很多物质上的满足,却没办法给Kafka内心永久的平静,所以他们始终没办法走进对方的内心,这样的价值差异随着剧情深入在下面这段对话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丹尼:“说起来,你喜欢我和我喜欢你有什么区别”
          Kafka:“我喜欢你穿衣服的样子,你却宁愿我什么都不穿”
   
    我喜欢的是你的内在,你却喜欢我的身体—这就是导演想表达的。这样的价值差异再加上双方的性格也决定了最后的悲剧不可避免。
   
    当然在导演对于丹尼关于爱的价值判断的塑造过程中,剧情也起到了作用,只是这样的设计被刺激的裸露镜头掩盖了真相。
   
    场景:在Kafka吸毒后和澳洲回来的琳达发生了关系,丹尼回来安慰琳达,又很快和琳达发生了关系。
   
    在我清晰丹尼内心真实性格以后,我明白了导演的用意,其实琳达对于丹尼的哭诉更多来直于对于丹尼的爱,不希望破坏丹尼和Kafka的关系,而不是想要得到什么,导演在访谈中也曾谈到过这个想法,那为什么会有这场床戏呢,我想导演是在更加彻底的反映出丹尼的感情态度:爱的问题是可以用性解决的,因为有对琳达愧疚,因为有对Kafka的不理解,所以就用性解决问题吧,因为简单,所以觉得有效,这里更加明确的说明在丹尼的爱里性的层面更多,原始的诉求更多。
   
    说到这,我想大家也充分了解在Kafka的世界里那个最重要的人完整的性格,但是由于导演所采用的诸多独特的人物塑造方式让大多数人只观赏到了丹尼的表面,却未体会更深层次的内心世界,从而也有了很多困惑,和对结局的遗憾。
   
    说完丹尼,我们来说说Kafka被导演所隐藏的另外一个特征:理智和感性的混合体。
   
    相比丹尼,导演对于Kafka的塑造是全面的,特别在台词方面,冠期的难度要远远大于丹尼,除了对话性的台词,还有很多自述性的、单方面的、甚至是无声的台词,表演亦是如此。
场景:我们还记得电影最后丹尼陪完Kafka吸完毒,Kafka感情宣泄那段吗?Kafka
      
      只有在丹尼不清醒的情况下才能说出那些在心里藏了老久、不敢说的话:
    场景: Kafka:“我不让你干,又干了你的女人,你TM的把我杀了吧”
           Kafka:“我实在不明白你,那么多男的你不搞,你TM妈偏要搞我干嘛,想证明自己些 什
                    么?证明自己很厉害?说什么钱是靠自己赚的?凭自己努力?很他妈努力吗?我
                    不努力吗?我不比其他人努力吗?只有你努力,我这么多年不努力吗?”
           。。。。。。
           Kafka:“你知道我是喜欢你的,我是多么的爱你的,不要用那些事情来衡量我,好吗”
   
    那么长的控诉的焦点其实集中在了最后一句话,那些事情是什么?观赏似好象是因为自己吸毒后强迫琳达发生关系这件事,其实更想表达的是:“不要拿你对感情的判断来评价我好吗?”
   
    在包括这个桥段的以上诸多情节中,我们都可以观赏出Kafka对于他和丹尼之间感情的认知是清晰、明确的,而正是这样的清晰最终让两人阴阳两隔。
   
    我们来问几个问题:
   
   “为什么在Kafka和丹尼相遇的第一个晚上,Kafka向女朋友表达有个男人想和我Make love以后,依然没有回避和丹尼第三次、第四次相遇见(注意,我说的是第三次,第四次,因为第二次依然是偶遇),没有任何防备,任由丹尼走进自己的生命,这是一般直男会有的表现吗?”
   
   “为什么第一次坐在丹尼车上,知道丹尼是同志,了解丹尼的性格以后依然选择接受丹尼”
   “为什么坐在断桥下被亲吻,要说对不起”
   “为什么在没有办法接受同性SEX的那晚,质问最后依然变成了妥协”
   
    在这里我觉得有个最重要却被刻意模糊的点:“爱上丹尼就象吸毒,明知深陷,依然无法自拔”
   
    在这部电影里,我甚至很肯定导演想表达的是:爱情比毒品更可怕,因为毒品需要尝试很多次才会上瘾,而爱只需要一眼!
   
    Kafka是感性的,在观赏到丹尼的第一眼就感觉到了丹尼能带给他需要的内心的安全和平静,那是久违的感觉,就象电影插进去的那个镜头、那声温暖的话语:“那是观奇洋服吧!”,从这个角度来说,Kafka比丹尼更先爱上对方,因为那是直达内心的触动,可Kafka又是理智的,因为现实的生活让他不得不理性,他比谁都清楚丹尼到底要的是什么,喜欢自己什么,丹尼最后能给自己什么,那一次次在和丹尼的对话碰撞中,不就在无声的表达着Kafka对于感情的诉求吗?可丹尼观赏不到,听不到,感受不到,现实就是现实,正因为清楚丹尼的性格,丹尼会走吗,丹尼会爱上别人吗,丹尼会象命运中那些不可逆转的现实而离开吗?我想这一定是Kafka一直在问自己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也最终让Kafka没办法完全信任丹尼,但是Kafka依然无法停下爱上丹尼的脚步,和丹尼在一起能给自己短暂却真实的内心需要,他对丹尼的感情渴求就象对毒品的需求:能让自己多做几份工,为未来美好生活多点机会,能让自己回忆起那些和爸妈在一起简单而快乐的生活,能抛掉现实生活中不堪的重负与沉痛,享受一丝丝幸福。
   
    所以在电影最后,我们观赏到了Kafka逃出戒毒医院,去了他内心幸福的终点:断桥,我们观赏到了恍然间透过以前的女友内心更加清晰的了解自己是如何的深爱着丹尼,同时还有永远挥之不去的失去爱的人的恐惧。
   
    “毒可以戒掉,爱你却戒不掉了,没有你我该怎么办,那就让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吧。。。。。。在我的心里。。。。。。”我想这一定是在最后的恍惚间,Kafka告诉自己的一段话。
   
    “没有戒不了的毒,只有戒不了的爱”原来述说的是这个道理。
   
    在Kafka眼光最后捕捉到丹尼的那瞬间,那一个满足的微笑,我想我能感受到Kafka对于爱和自己内心的肯定,只是这个肯定终究来得迟了些,是命运的捉弄,是宿命的结局?我们已无从说起,只是Kafka那最后一句遗言:“让我们跳过去吧”留在心中长久、长久,最终Kafka选择了一种最残酷却最有效的方式让丹尼的爱活在了心里。。。。。。。
   
    终于清晰的明白导演曾经在采访中说到的一个观点:性取向、情取向到底是什么意思,性取向的丹尼,情取向的Kafka,两个不同世界的人遇见了,相爱了,离开了。
   
    说到这里,我相信大家都已经对电影真正想表达的观点有了透彻的理解,只是在最初观观赏电影的时候受限于电影本身艺术表现手法的特殊性,而无法在第一时间观赏到电影的全貌。
   
    其实我满认同一个说法:这部电影不仅仅述说的是关于同性的故事,他更应该是关于爱的故事,因为在现今物欲横流的世界里,Kafka对爱的本质的渴望和坚持让我们不得不拷问自己的内心:感情,你需要什么样的?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也许丹尼是世俗眼中完美的型,可是我依然倔强的认为Kafka才是我们内心真正需要的爱。
   
    当写完这部分的时候,内心也平静了很多,脑海里却依然闪现出Kafka勇敢跳下断桥寻求内心真正幸福的那一幕,那一声丹尼透彻心扉,就如我们对美好爱情的祈望,最终响彻在太平洋的彼岸,你会真正听到吗?丹尼!
1

评分人数

  • Herman2000

“在这部电影里,我甚至很肯定导演想表达的是:爱情比毒品更可怕,因为毒品需要尝试很多次才会上瘾,而爱只需要一眼!”{:5_335:}精
爱的初衷是什么{:5_326:}


不是我杀了我妈妈,而是我妈妈杀了我!哀莫大于心死~

TOP

爱的初衷是需要。。

TOP

不被遗忘{:5_326:}

TOP



楼主,请按本版版规命名标题,谢谢!

TOP

看的时候确实有很多地方不是那么能理解
但是看了楼主的解释之后清楚了许多
其实追根究底不过是爱的问题,无所谓性别,无所谓地位,无所谓嗜好,无所谓一切
要的只是两个人相爱。可惜,卡夫卡走不出昏暗的人生,继而在这段感情中迷失
结局或许真的很悲情,但是我想对于卡夫卡这或许是最好的结局也不一定呢~
幸福是个比较级,要有东西垫底才感觉得到

TOP

  • 三国群英传私服
  •